寄语新校周庄中学已整整走过了五十五周年。五十五年时间,周庄中学积攒下了令自己无比欣喜的财富:那是已经从这所校门走出的近二万名莘莘学子,那些辉映在星际间的光束,那些在大地上欣欣争荣的一草一木,都无不因母校的缘由而共同拥有一份造福社会的名义;那是一代又一...【详细】 |
昆山市周庄中学2016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 ||||
|
||||
不忘初心 潜心育人 大力推进学校事业内涵式发展 ——昆山市周庄中学2016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遵循,深入贯彻学习昆山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市教育局下半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学有优教”的民生幸福工程,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扎实开展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校各项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认真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努力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2.教育事业目标:力争学校综合考评优秀,保持教学质量稳步发展,确保教育教学水平处于全市中上游水平。以艺体馆建设加快推进学校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3.特色建设目标:探索打造学校科技教育特色新亮点,争创苏州市科技体育特色学校。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用科学规范的原则,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一是规范教学常规工作。结合学科实际,逐步完善电子备课制度,加强过程反馈,抓好落实整改。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行政随堂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自觉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二是抓细抓实教研活动。加强教研组长考核,提高教研组活动质量。每次教研活动要有主题、主讲人,行政通过蹲点深入教研组开展活动,切实提高教研组活动质量。三是坚持听课、评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40周岁以下(包括40周岁)的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学校鼓励、支持教研组组织外出听课,通过交流学习开阔视野。四是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就是各学科教育落在学生身上最有价值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加强学习研究,研讨“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 2.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按照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一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校园隐患排查,及时落实整改,把安全工作纳入每位教职工的绩效考核,执行安全逐级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平台加强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师生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继续推进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和工作,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三是提高校园安保水平。根据教育局统一安排,从本学年起,学校的保安工作由采用社会购买服务形式、具备专业资质的保安公司负责,学校将加强对接沟通,强化规范管理,有效提高学校的安保水平。充分利用校园监控系统,及时处置不安定事端,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健全校园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3.规范学校后勤管理。一是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财务制度管理,严格财务报销制度。二是规范食堂管理。确保师生饮食安全,预防中毒事故发生,做好食堂统一集中配送工作。要根据学生成长营养需要制定菜谱,科学搭配,不断提高学校食堂伙食质量,提升师生家长对食堂服务的满意度。三是加强后勤人员制度考核。实施“学校镇编后勤工作人员管理考核方案”,进一步增强工勤人员服务育人意识。 (二)用德才兼备的标准,全面优化师资队伍。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以庆祝第32个教师节为契机,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认真实施教育部、省、市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师德建设文件,有效执行开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有偿补课等专项治理。严格师德师风考核,实施“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加大对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力度。 2.优化骨干教师队伍。学校要继续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在各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上要有计划和针对性,进行“量身定制”,争取在省特级教师的自我培养上有所举措,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加强教师全员培训,认真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加强校本培训力度,切实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研究和指导,充实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评价方式和培训模式,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是继续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研究生等高一级学历进修,进一步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学识水平。四是强化青年教师培养。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考核,从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加速青年教师全面成长。 (三)用求实创新的作风,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1.加强德育工作。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狠抓养成教育,广泛开展未成年人“八礼四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二是不断完善学校德育教育网络,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或召开家长会,增强德育工作合力。三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强化队伍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做好特殊学生的关注、帮扶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四是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德育导师责任制,完善班主任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2.重视智育工作。规范办学行为,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法规,开足、开齐、上好各类课程,自觉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一是要提高备课质量。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细化环节。二是向课堂要实效。要切实改变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坚持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精讲精练。加强教师团队协作,形成合力,整体提高学生成绩。大力推行行政听课及包组制度,对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进行跟踪管理。三是以学生为本,精编精选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更加有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自主学习,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是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积极开展师生阅读、写作激励机制,积极创造条件为师生提供良好阅读环境。开设阅读课程,推行“晨诵、午读、暮省”阅读方式,让校园书声琅琅。成立《扬帆》读书文学社,积极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 3.提升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全面推进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建成“未来教室”;提升教育装备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继续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4.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性。教育科研是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重要途径。一是强化研究意识。学校打造教科研共同体,倡导教师共同阅读、共同写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二是完善课题管理方法。依据《昆山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建立和健全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做好“十三五”课题立项研究工作。落实科研先导地位,明确课题研究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在课程和课堂,坚决摒弃课题立项脱离教学实际的“假大空”现象。三是引领教师立足教学实践。针对教学困惑和课堂疑难选题,确定研究方向,做好个人课题申报、开展工作,力争做到研究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有效进行。 5.重视体卫艺工作。一是强化体育工作。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规范体育课程设置,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开展好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通过组织各项比赛,促进学生体质达标。二是重视卫生工作。抓好健康教育,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95%、90%以上。认真履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法定职责,落实晨检、因病缺课追踪报告等各项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三是加强艺术教育。上好艺术课,注重课程教学渗透美育,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积极开展课外文艺活动,组织开展学生文艺社团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6.打造科技教育特色新亮点。一是上好校本科技课程。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专项科技经费使用,充分调动科技辅导员积极性,大力加强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二是优化科技活动过程,以举办、参加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比赛为载体,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校科技教育更上新台阶,争取打造新亮点。三是充分利用学校科技体验馆,开展科技社团活动,提升科技活动质量。 (四)用依法治校为准则,切实加强廉政建设 1.落实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保证教职工对涉及切身利益及学校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全面参与学校管理。运用沟通、协商、谈心等方式虚心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真正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修订、完善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案,实施“昆山市周庄中学中考成果奖励办法”。二是持续抓好党建工作。着力加强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本色。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项工作规程》,对涉及工程招标、设备采购、人事调配、入学招生等规范操作流程。 2.依循政策,做好积分入学工作。严格遵循《昆山市新市民子女公办学校积分入学办法》的规定,做好本年度积分入学工作,规范招生行为。 3.依据制度,规范各项采购行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操作程序,按照《昆山市教育装备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组织实施。 4.坚持导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大对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加强学校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使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的成绩,提高学校美誉度、知名度。 各位教职工,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尤为关注。我们唯有以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不忘初心,潜心育人,同心戮力,攻坚克难,为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排头兵而做出教育工作者的应有贡献。
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六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