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程序 | ||||
|
||||
教育科研的程序 选定课题(研究者)→申请立项(研究者)→专家论证(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顶(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制订方案(研究者)→分析研究(研究者)→撰写报告(研究者)→申请结题(研究者)→专家鉴定(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果评奖(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果推广(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教育科研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教育科研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选题、检索资料、申请立项、制订研究方案四个步骤;第二阶段是中期研究探索阶段,包括开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分析研究三个步骤;第三阶段是后期成果处理阶段,包括成果的表述、成果鉴定与验收、成果评奖与推广三个步骤。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一)什么是课题? 所谓课题,实际上就是研究项目。课题名称是对研究项目的表述,它不仅能显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同时还可以体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这个课题,其研究对象是“小学生”,研究内容是“学习方法”,研究的意义是探索小学生学习规律和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再如,《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这个课题,其研究对象是“小学阶段的普通教育”,研究内容是“小学教育的整体改革”,当然,研究目的和意义也不言自明。又如,《中心城区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实验》,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中心城区小学”,研究内容是“考试评价制度”,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二)怎样选定课题? 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正确的选题十分重要。它不仅决定了研究者目前与今后的探索方向、目标和内容,而且还规定了研究必须采取的方法和途径,是教育科研的关键。 1.课题的来源 一是来自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来自教育理论文献资料;三是来自上级教育科研部门下发的课题指南。尽管我们的课题来源十分丰富,但要真正发现和选定一个好的课题也并非易事,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2.选题的依据与原则 一般来说,应以国家、省、市下发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为依据,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选题。应该指出的是,《课题指南》中的每一个项目只是研究的某个方面,而不是一个课题,切记不要照搬。比如,《课题指南》中“21世纪学校德育研究”是一个研究方向,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把课题定为:《21世纪高中德育工作研究》、《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或《新世纪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研究》等等。根据研究者实际情况,课题还可定得更为具体,如《新时期社区德育教育资源调查研究》等。当然,《课题指南》中未涉及的内容,若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也可以自行确立课题。 选题时还应做到现实性、时代性、科学性、未来性的统一。既可选取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大课题,比如《21世纪河南省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等,也可以选取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特殊问题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比如,《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研究》等。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而确定研究课题,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发现和选定课题,都要体现出“小”(题目小)、“实”(联系实际)、“深”(有一定深度)、“新”(有新意)的特点,以便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研究。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研究》这个课题,就较好地体现了“小”、“实”、“深”、“新”的特点。说它“小”,是因为其研究范围限于初中数学学科;说它“实”,是因为其内容来自于教学实践;说它“深”,是因为“思维的独创性”涉及到教育学和心理学;说它“新”,是因为“独创性”体现了创新精神。 另外,确定研究课题时,一定要慎重、缜密;课题名称既要简明准确,又要重点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课题指南》给出的并非一个个现成的课题,而是研究方向,我们可以根据《课题指南》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自己的具体研究课题。 (三)选题的途径与方法: 1.把握教育形势,选择热点问题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教育教学改革始终都没有停止过。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出现,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从而引发出许多热点问题。例如,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就是中小学教育面临的热点问题,其中有许多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由此引起的教学情境的变化、师生角色行为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变化等都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再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互补与结合,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变换、教学操作和媒体网络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变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手段等问题,都会产生一个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又如,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一直困扰着中小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可以从教育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还有,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产业和文化的发展都会对教育和青少年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会产生一个又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教育形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热点问题去确定课题。 2.注重自我反思,从工作中发现问题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各种事情,不同时段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这就为我们选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经常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以便从中发现和思考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 一是从教育教学的困惑中寻找课题。例如,有位青年教师,很想使自己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学生兴趣不大。他为此陷入苦恼之中。为达到这一目的,他经常有意识地去听别人的课,十分注意观察别人组织课堂讨论的方法,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习惯,多次邀请同行听课为他“会诊”,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是课堂上师生和生生交流过渡衔接不合理,问题提出的方式不巧妙,影响了课堂气氛。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后设计出了《课堂讨论中有效实施信息交流的策略研究》这样一个研究课题。从这个课题形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选题时,首先要察觉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和困惑,紧紧抓住不放,千方百计地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然后进行概括提炼,最终形成研究课题。我们每个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遇到困难或产生困惑。如果抓住问题不放,并深究一步的话,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研究课题。 二是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课题。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同志,一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何把经验总结出来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其中必然蕴涵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有一位中学数学老师,凡是听过他课的老师和学生都认为他的板书很有特色,他能边讲边将本节课的概念、原理和法则等按逻辑关系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很少用板擦。大家一看黑板就对他这节课的脉络一目了然,印象很深。可当别人让他介绍经验时,他却说不清。后来,这位教师对自己的板书设计认真进行了反思, 并学习了有关板书设计的理论,从中提炼出自己操作的规律,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出板书设计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他将板书设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这样一个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板书中的运用研究》。 3.变换观察角度,引申出新的课题 在选题过程中,经常需要对那些司空见惯的老问题进行转换,并从新的视角加以审视,这样就能够推陈出新,开发出新的研究课题。比如,研究性学习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有位教师在仔细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之后,发现这一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尝试、努力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具有独特作用,但涉及面太大,并且已有类似的研究成果面世。这位教师变换了观察角度,经过认真思考发现,他所在的学校环境教育很有特色,于是就利用自己熟悉的环境教育研究成果,抓住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设计出了《研究性学习中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这一课题。再如,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传统的问题,似乎已经没有研究的余地了,但是,有一所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从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他们在调查中发现,传统的学习习惯,一般是指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等;培养方法是以训练为主,而且尚未形成可行的评价手段。对此,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学习习惯的内容需要拓展,培养方法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发展,评价手段需要尽快建立。经过反复论证,他们确定了《立足于小学生发展的学习习惯培养和评价研究》这一课题。 4.选择重点问题,进行追踪积累 问题追踪积累的关键是要选准一个既具体明确又有深入余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那种切口小,可供研究的空间大,能够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要害问题。 例如,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批改效率问题是一个事关作文教学整体质量的问题。有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多年来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环环相扣的追踪研究。他先是依次完成了《作文批改效率的归因问题研究》、《中学生作文兴趣问题研究》、《中学生作文习惯问题研究》、《中学生对教师批改作文的态度问题研究》、《中学生自我批改作文能力的评价问题研究》等课题。后来,又紧紧围绕这一问题,查阅了大量有关作文教学的文献,经过认真分析发现:影响作文教学批改效率的因素还有“批改标准模糊不清??和“批改模式僵化落后”等问题。由此又引发出了《作文批改标准问题研究》和《作文批改的课堂组织形式问题研究》两个课题。在研究中他进一步发现,学生作文“自改自评”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成就动机的有效满足,因此又引发出了《关于作文教学中“成品意识”的培养问题研究》和《文化视角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研究》等课题。这位教师寻着问题追踪研究的思路,在不断的经验性认识和理论性认识的相互渗透与提升中,拓宽视野,发现了一连串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研究成果。 再如,有位数学教师抓住“解题思路训练”这一具体、微小的关键问题,引出了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路目标设计、题型分析与思路点拨、解题思路中的思维迁移、口头解题与书面解题的思路对比等相关问题的探讨,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写出了一系列有实践价值的科研论文。 5.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 一个人所想的问题面毕竟很窄,我们要善于抓住和别人的交谈或交往(如听报告、听演讲、听课、开教研会、聊天)的机会,从经意或不经意获得的信息中拓宽思路,发现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