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科研课题中期成果报告 | ||||
|
||||
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二 •五”科研课题 “校本课程实施科技教育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实践与研究” 中期成果报告 昆山市周庄中学课题组 【摘要】 “十二•五”期间我校结合“改革兴校、特色育校、质量强校”的战略发展目标,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列为学校特色教育内容。设想通过校本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作用的研究;校本课程科技教育手段与方法的研究;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更新学校办学思路,拓宽广大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 【关键词】 校本课程 科技教育 办学特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科技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教育过程、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十五”期间,我们周庄中学综合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学校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学习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鲜明的个性特征,能迎接未来挑战的新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人民满意”的工作方针,走“改革兴校、特色育校、质量强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学校教育综合水平达到全市前列。为此,学校提出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列为学校特色教育内容。我校是一所公办乡镇中学,我们认为:科技教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途径,结合校本课程对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设想通过 1、校本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作用研究;2、校本课程科技教育手段与方法研究;3、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上,获得国内外有关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形成自己办学特色,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有更加全面、系统、深刻的认知,进一步更新学校办学思路,拓宽广大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科学地总结和反思过去几年学校以科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探索出一条切合本校实际,更为行之有效的校本教学的成功途径。在实践层面上,进一步帮助广大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手段,以科学先进的方式方法走进校本教学阵地,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之法、思考之法、创造之法和生存之道,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把校本课程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更新学校办学思路,拓宽广大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之法、思考之法、创造之法和生存之道,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为充实与丰富区域课程改革提供一个翔实生动、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个案;争取形成一种先进的校本课程教育模式,在昆山市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要求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设想把课题分解为以下三个子课题具体展开实践与研究: 1、校本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作用研究究 2、校本课程(科技教育)手段与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3、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 (二)、研究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注重实践探究,实现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根本转变。 2、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积极与主课题组和其他子课题组保持紧密联系,以提高自身研究的理论水准和研究成效。积极参加校本课程建设与科技教育的培训,掌握科技教育的方法,努力在工作中应用实践探究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 3、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大胆探索与实践,要求课题研究人员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演示课,并撰写一篇课题研究教学论文。 4、要求教师根据校本课程与科技教育的特点,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资源型、研究型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学习与活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5、掌握教学与活动评价的新方法,激励广大师生向课题研究与实践的纵深发展,使本课题研究取得较大成果。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办学特色形成有关思想、观念及具体个案分析的查阅整理、研究分析,为学校自身校本课程教材的进一步开发完善、课程体系的构建、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拓展思路;通过对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历史、过去取得的成就和当前新科技的状况以及今后发展的展望,充实学校教育内涵,扩大学校教育范畴,树立学校教育个性化特色。 ( 2)教育调查法 动员、组织好师生从校园走向家庭、社会,亲身体验科技的力量、科技的美好。组织部分师生围绕“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与家庭生活的关系”、“科技与家乡巨变”、“科技与家乡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调查研究。 ( 3)教育实验法 拓展科技教育空间,畅通科技教育渠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完善现有的科技校本教材,优化科技教师队伍,强化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兴趣活动,注重实验感受与实践体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切实提高科技教学成效。 ( 4)经验总结法 开展调查研究、课堂教学尝试、校本课程实验等各种课题具体研究的同时,组织师生撰写调查报告、经验小结等,使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内容、经验得失等书面化、条理化。充实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 四、课题研究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果 (一)、实施科学规划与管理 1、形成科技教育管理网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科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科技总辅导员、各处室领导为成员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科技总辅导员、科技教师、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科技教育工作小组,下设科技宣传组、科模制作组、科幻绘画组、科技征文组、科技电脑组、机器人组、金钥匙竞赛组等七个活动组。 2、建全科技 教育 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了包括《科技教育特色建设管理条例》、《科技教育工作制度》、《科技辅导员队伍培训和考核制度》、《科技教育特色工作考核和奖励条例》等一系列开展科技教育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保证了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工作的正常开展。 3、注重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学期初认真拟定教科室学期工作计划和周工作重点,学期末完成学期课题研究工作总结。认真拟订课题研究指南和考核办法,落实子课题组长负责制和考核制,加强过程管理,规范课题研究。各子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对课题活动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与评价,使研究过程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加强教学和科研的整合力度,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与教学中,加强实用性。定期分析课题研究与实践工作,总结得失,积累经验与成果。 4、努力提升科技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形成了一支以科技辅导员为主,电脑、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为辅的科技教师队伍,经常组织科技教师队伍参加各级科技教育培训、科学探索、学术交流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广泛开展讨论,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并聘请有关专家对全体科技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校本课程科技教育与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二)、强化课程建设,拓宽实施渠道 1、开足开好科技课程 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制定科技课程实施方案,开足开好科技类课程。另外,全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参加电脑、科技(航模、建模、海模、车模)、绘画等方面的训练,每天开展了四十五分钟的兴趣活动,将兴趣活动纳入了课时管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科技类课程的拓展和探究中提升科技素养。 2、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 学科课程、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学校 要求所有学科教师努力做到以科技为支点,寻找学科知识与科技教育的结合点,挖掘不同学科教材本身的科技内涵,从学科特点出发,渗透科技知识,开阔学生的科技视野,拓宽学生科技知识,增强学生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科技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学校还经常组织教师进行这方面的教学研讨,在智慧的碰撞中习得经验,提升能力,从而提高科技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实效。 3、研发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实施的成败,首先取决于校本课程教材的优劣。学校在决策上注重运用乡土资源,发挥地方优势,以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景物精致优美。古镇区众多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建筑与开发区新形独特的现代建筑风格迥异而有各具特色;周庄四面环水,渔舟民船寻常可见;周庄人心灵手巧,长于工艺制作,能工巧匠不乏其人。运用这些独有的资源优势,我们设计“建筑模型”和“船只模型”为校本课程“科技教育”中的主要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设计了“航空模型”和“汽车模型”,希望引领学生在科技认知与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做有益的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另外,我们的现有校本教材是《科技制作》,为完善我校科技教育模式,真正激发学生创新发明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我们计划在对校本课程的手段与方法的实践与研究基础上,组织编撰符合科学原理、适合我校特点的易讲授、能理解、感兴趣、可实践的科技创新与发明教育普及型教材《创新与发明》。 (三)、丰富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1、邀请专家讲座 我们每年都会邀请科技教育的专家、教授来校作专题报告,引领学生步入科学的殿堂。如我们邀请了全国发明家协会会员、千灯中心小学科技辅导员金敏老师为学生作了一场《轻松发明》的辅导讲座。金老师以生动的事例为学生讲解了创新、发明的三步曲:一、认真观察、善于捕捉;二、积极思考、屡出火花;三、精心构思、完美作品。金老师幽默、生动、通俗实在的讲解时常被学生热烈的掌声所打断。金老师用身边的事例告诉学生:发明创造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科技知识,仔细观察周边事物,不断思考、总结、借鉴,都会有创造发明的。 2、组织基地实践 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家庭资源,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访问、考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组织学生听取科技知识讲座,参观科技比赛活动,辅导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小发明等“四小活动”,参观周庄的一些高新企业等,做到全面关注,加强实践,增强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和勤于实践乐于探究的能力。 3、开展专题活动 我们把每年的十二月定为科技创新月,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的”八个一”为主要内容科技创新活动 :听一次科技讲座、读一本科普书、写一篇小论文、做一个小实验、搞一个小发明、看一部科幻电影、画一幅科学画、做一个小机器人。以此为契机,在校内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 4、组织竞赛活动 我校每年都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为广大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搭建了舞台。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项目,主动参与竞赛,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找到自身努力方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活动的质量与内涵,提高了科技教育的层次与效果。 (四)、注重科研引领 1、完善激励机制 为了调动教师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积极性,学校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全方位、多途径地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开展。 根据《科技教育特色工作考核和奖励条例》,学校将各班开展科技教育的情况和科技活动积极分子的入选比例纳入先进班集体的评比中,将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情况纳入班主任考核中,将教师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成绩作为职称评聘的基本条件之一。 2、重视经费投入 学校逐年扩大对科技教育活动经费的投入, 近三年先后投入十多万多元。 优先落实科技训练和竞赛经费,优先添置科普书刊,优先奖励科技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集体、教师和学生个人,优先落实优秀科技教师外出培训考察经费,优先保证科技教育资源的使用,从资金上确保科技教育特色的凸现。 3、特色长廊营造科技氛围 学校利用 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 以凸现学校科技教育特色为重点, 把三楼的教学长廊上精心设计成“ 科技特色长廊”,长廊 又分“科技活动花絮”、“科技获奖信息”“科技发明制作”“科技未来展望”等板块,置身其中,感受着科技的神奇,会让学生心灵插上梦的翅膀,会让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自由翱翔。楼道上的花篮间 布置有著名科学家的画像、名言和故事,布置有 科普绘画作品、生活中的科技等内容,营造了浓郁的科技教育文化氛围。 4、承办活动提升影响 近几年中,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上百次,共获集体奖近百项,个人奖项 400多项。学校也先后承办了昆山市“全国科普日”科技讲座、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组年会、苏州市航海模型辅导员培训班、“周庄杯”江苏省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模型(建模、车模)比赛、“我爱祖国海疆”苏州市青少年航海模型比赛和第八届、第十二届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模型(建模、车模)比赛,这些大型活动在我校的举办,影响深远,为推动昆山市乡镇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进程,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5、 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舞台 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拓宽广大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也进一步帮助广大教师改进了教育教学手段,以科学先进的方式方法走进了校本教学阵地,提高了教育质量。 今年中考 我校共有 17名同学达四星级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全面完成并超过了昆山市教育局四星级高中统招分配生指标(分配指标为12人)。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95分,我校共有40名学生上线,占比高达41%。另外,在课改实验班和重点班全市学生竞争的情况下,我校两名同学分别以685分和684分的高分进入四星级高中课改实验班,一名同学进入四星级高中重点班。 一年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反思,不断将探索思考所得撰写成文,提高了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专业技能发展及名师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其中教学能手1人、德育能手1人,教坛新秀6人。另外,38人次的论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13人次获得省级一、二奖,25人次开设苏州、昆山级别公开课。在各级各类专业竞赛中,我校共有12名教师获苏州、昆山市教师把握学科能力解题比赛一、二、三等奖。 五、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首先,从近一年来我们对该课题研究的跟踪情况看,各小组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缺乏深入的互动交流,导致交流切磋受限,信息反馈迟缓,研究有所松懈,相互对接不力的局面,使每个组员的研究水平不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其次,我们虽然注重了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但却无法把它浓缩成“阶段性小结或总结、阶段性研究论文、个案分析、终结性课题研究论文”等形式,总结、论文、个案、课例等材料的撰写还与专业水准有一段距离,缺乏逻辑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另外,担负课题研究的教师往往都是身兼数职,既要响当当的教学成绩,又要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因此,往往出现有些课题研究活动不能时常开展,产生教学与科研不能同时兼顾、顾此失彼的实际矛盾,也导致了一些活动变成了走过场、无实效的无奈局面。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要针对自己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增进互动交流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准;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增强科研实效;注重积累一手材料,充实过程研究档案;加强科研理论学习,完善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合理调整研究思路,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展,确保课题按计划圆满结题。 周庄中学教科室 2013年11月25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