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计划. | ||||
|
||||
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科 研 课 题 “校本课程实施科技教育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方案 昆山市周庄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现代工业化强国的迫切需要,这种需要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技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是提高青少年整体创新素质的有效手段。 从国际教育的比较来看,在科技教育上,我们大多数亚洲国家更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西方国家则更重视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科学的过程,通过探索式学习,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想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重视学生的科技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努力抓好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深刻的改革、根本性的改革,涉及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育体制等方面。中央决定明确指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科技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教育过程、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十五”期间,我们周庄中学综合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学校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学习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鲜明的个性特征,能迎接未来挑战的新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人民满意”的工作方针,走“改革兴校、特色育校、质量强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学校教育综合水平达到全市前列。为此,学校提出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列为学校特色教育内容。我校是一所公办乡镇中学,我们认为:科技教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途径,结合校本课程对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有鉴于此,学校提出“校本课程实施科技教育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学校“十二五”期间主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界定、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理论界定 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基于学校本身自主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是完全由学校自己实施编制的课程。校本课程是一门特色课程。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校本课程可以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突出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而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和地方规定的课程过于宏观,无法照顾到各地学校的实际和特点,不能提供学生充分发挥特长的条件,校本课程正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我校选择科技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正是为了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科技教育:是指由学校组织实施的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的科技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培养及实践能力的培训。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是适应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 ,各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竞争 ,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二者是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共同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抓起,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抓住了今天的青少年,就抓住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可以增加他们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并将科学之魂植根于他们脑海之中,有利于将来创新型人才的掘出。 3、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 与其他学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办学内涵。办学特色可以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培养目标、学科水平、课程体系、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形成办学特色不仅是学校的生存战略,更是学校的发展战略。我校把科技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正是据于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理念,以及我校“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以及终身发展”的办学宗旨,和我校走“教育信息化、课程多样化、质量综合化”的内涵发展之路。 我们认为:科技教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在校本课程中实施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形成我校办学特色,促进我校内涵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设想通过1、校本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作用研究;2、校本课程科技教育手段与方法研究;3、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上,获得国内外有关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形成自己办学特色,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有更加全面、系统、深刻的认知,进一步更新学校办学思路,拓宽广大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科学地总结和反思过去几年学校以科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探索出一条切合本校实际,更为行之有效的校本教学的成功途径。在实践层面上,进一步帮助广大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手段,以科学先进的方式方法走进校本教学阵地,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之法、思考之法、创造之法和生存之道,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把校本课程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学校充满个性的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加快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并为充实与丰富区域课程改革提供一个翔实生动、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个案;争取形成一种先进的校本课程教育模式,在昆山市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要求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设想把课题分解为以下三个子课题具体展开实践与研究: 1、校本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作用研究究 2、校本课程(科技教育)手段与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3、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 (二)、研究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注重实践探究,实现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根本转变。 2、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积极与主课题组和其他子课题组保持紧密联系,以提高自身研究的理论水准和研究成效。积极参加校本课程建设与科技教育的培训,掌握科技教育的方法,努力在工作中应用实践探究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 3、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大胆探索与实践,要求课题研究人员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演示课,并撰写一篇课题研究教学论文。 4、要求教师根据校本课程与科技教育的特点,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帮助学生进行资源型、研究型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学习与活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5、掌握教学与活动评价的新方法,激励广大师生向课题研究与实践的纵深发展,使本课题研究取得较大成果。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办学特色形成有关思想、观念及具体个案分析的查阅整理、研究分析,为学校自身校本课程教材的进一步开发完善、课程体系的构建、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拓展思路;通过对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历史、过去取得的成就和当前新科技的状况以及今后发展的展望,充实学校教育内涵,扩大学校教育范畴,树立学校教育个性化特色。 (2)教育调查法 动员、组织好师生从校园走向家庭、社会,亲身体验科技的力量、科技的美好。组织部分师生围绕“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与家庭生活的关系”、“科技与家乡巨变”、“科技与家乡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调查研究。 (3)教育实验法 拓展科技教育空间,畅通科技教育渠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完善现有的科技校本教材,优化科技教师队伍,强化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兴趣活动,注重实验感受与实践体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切实提高科技教学成效。 (4)经验总结法 开展调查研究、课堂教学尝试、校本课程实验等各种课题具体研究的同时,组织师生撰写调查报告、经验小结等,使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内容、经验得失等书面化、条理化。充实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 四、课题研究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在进一步加强学校现有硬件设施维护的基础上,不断增添校本课程教学和科技活动设备,并完善管理,为课题研究与实践提供有利条件。 2、充分利用用人制度改革的契机,加大考核力度,把校本课程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水平,作为衡量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素质和聘用、奖励的硬指标,激励全体教师关心并参与课题研究。 3、完善《周庄中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基本要求》等条例,构建校本科技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领导,强化课题研究的流程管理和监督指导,确保课题研究持续发展。 4、聘请有关专家对全体中青年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校本课程科技教育与实践的能力与水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课题研究科学、合理地展开。 5、提供网络支持,建立课题研究专门网站,及时提供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情况动态,保证课题组成员每天可以随时上网。研究组人员建立个人主页,及时发布研究动态情况,交流研究进展与成果。 6、通过网络与全国中小学,特别是苏州市有关兄弟学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五、课题研究步骤与预期成果 1、初期(2012年): (1)2月完成选题、申报与立项; (2)3月举行课题开题活动,邀请苏州市和昆山市有关领导和专家以及兄弟学校课题组人员来校观摩指导; (3)4月成立课题组,明确子课题研究方案,落实分工; (4)5月建立专门的课题研究网站。 (5)下半年各子课题组全面、扎实开展具体工作。 A.9月,研究制定校本课程(科技教学)评价细则; B.10月,修改完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考核方案; C.11月,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校级公开课 D.12月,科技制作竞赛活动 2、中期(2013—2014年) 2013年上半年 (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理论学习与培训,聘请专家讲座 (2)组织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 (3)课题组人员开设实验课与示范课,进行交流、研讨,撰写研究论文。 2013年下半年 (4)组织课题组人员到苏州新海学校参观、学习、交流; (5)举办市级课题研讨活动; (6)科技制作竞赛活动 2014年上半年 (1)聘请专家进行讲座辅导; (2)推出成功个案,在片内进行交流; (3)结集出版研究(中期)成果专刊; 2014年下半年 (4)邀请苏州新海学校进行对口研讨交流; (5)举办市级活动,交流研究成果,扩大影响,形成更加鲜明的科技教育特色。 (6)科技制作竞赛活动 3、后期(2015年): (1)收集整理原始资料,总结成果经验,结集出版研究论文; (2)撰写研究报告,形成先进教育模式,体现示范作用。 (3)举办课题成果展示会; (4)申请结题。 六、课题组织管理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和学校教科主任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组。研究组人员由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人员和教导处、教技室、人事室、总务处负责人及校本科技课教师组成。 课题组组长:蔡建中 课题组副组长:周荣苏、张险锋 课题组成员: 陈玉坤、郁建新、周秀英、陆伟荣、吴东林、金家伟、任 峰、黄卫球、鲁建强、曾晓红、施亚峰
2012年2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