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特点的教学案编制的研究 | ||||
|
||||
基于学科特点的教学案编制的研究 郑伟 一:问题的提出 《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的通知》中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培养特长、发展个性。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形势“学案导学模式”便应运而生。目前,“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该模式在新课改地区研究得较多,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该模式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怎样结合学科特点,个性化编写具体的“学案”不多见;怎样解决教学案引领与学科知识内在的生成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内化渗透及问题解决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尚有欠缺。因此,研究“基于学科特点的教学案编制的研究”教学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其实践活动,研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内化渗透及问题解决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完善学案导学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本研究在实际意义有以下侧重:(1)以注重科学探究、改进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为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使情景化导学、活动化助学、问题化促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氛围。构建学习内容情景化,科学探究活动化,知识应用生活化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2) 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研究“教学案”在化学学科的实验探究中主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本研究将以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研究基于学案导学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积极探索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学案导学活动,探索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内化渗透及问题解决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学案导学教学,形成一整套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和实施素质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也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他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要发展学生智力。布鲁纳主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 3.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与当前所学新内容(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之间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应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即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组织者”。由于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用语言文字表述或用适当媒体呈现出来,目的是通过它们的先行表述或呈现帮助学习者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实际上就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具体体现——即通过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述或通过某种媒体呈现出来的、与当前所学内容相关的“原有观念”。所以先行组织者不仅有助于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而且还能帮助学习者认识到当前所学内容与自己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实质性联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习得意义的保持。 三.研究的内容 (1)基于学案导学法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研究:根据昆山市教研室要求结合学科特点,研究学案中情境教学策略,研究不同课型的学案编制的策略,研究变式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检测题的设计策略和学案的编制策略等。 (2)基于学案导学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实践探索: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出发,运用认知结构学习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按照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通过指导学生预习,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预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增强学生“学”的指导与教师“教”的指导,提高“教学生学”的实践教学效果。 (3)基于学案导学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教学实施:以“学案导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依据,指导学生据案预习,强化自学,结合“以学定教”和“学法渗透”,扣标整合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网络,指导学生回顾总结,注重知识的生长,强化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反思学习过程,完善认知结构。 (4)基于学案导学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和应用的实验研究:设计基于学案导学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基本模式,选取适当的实验样本,确定实验模式,具体实施基于学案导学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5)编制基于学案导学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课例。在应用过程中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其不断可应用化。 四.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主要研究方法 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本的理论依据,注重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知识建构的特定的生活情境和实践;重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相互合作与交流。 ②以发现学习理论教育理论为课题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学做合一”。注重学习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 ③以《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的通知》,教育 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实践指南,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辩证分析方法、历史法和比较分析法,系统研究基于学案导学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 (二)主要研究手段 ①个案研究法:通过不同班级用不同方法教学来研究,以获得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第一手资料。 ②运用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质的研究方法为主,系统研究基于学案导学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研究 ③召开专题研讨会:本课题拟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对一些问题进行研讨,为本研究提供参考。 ④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标准》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利用互联网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五.完成本项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具备研究客观的条件: 一是长期以来,我校都致力于探索和实践教学改革,广大教职员工都立足于本职工作,为积极提高教学效果而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本研究提供了优良的现实条件;二是学校重视为研究人员配备高性能电子计算机、打印机,具备课题研究的物质条件;三是上级领导重视,昆山教研室正在推进“教学案”全面实施,提供理论指导、人员培训。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皆备。 (2)人员结构条件: ①课题组负责人政治思想可靠,讲究信誉,周荣苏老师是学校副校长,一直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学高级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完成该类课题的条件和优势。 ②课题组其他组成人员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所有成员都有一定的相关前期研究成果,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成员的组成较为合理,人员搭配恰当,工作性质结构相似,专业技术结构合理,成员中有部门领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大多数是在学校长期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的教工,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保证,因而课题组具有一定群体攻关能力,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利于研究成果在预期内完成。 六.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1)2013年度10月--2014年度6月 ①文献检索和整理。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和网络及有关的数据库等途经,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再作一次全面检索和整理工作,借鉴前人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有重点地批判性地移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 ②深入论证基于学案导学法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为完成好整个课题奠定好基础; ③争取发表1篇相关的学术论文。 (2)2014年度7月--2015年度7月 ①实践探索基于学案导学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②实施基于学案导学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教学; ③召开专家座谈会,调查分析基于学案导学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应用情况; ④编制基于学案导学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案课例。 ⑤争取发表1篇相关的学术论文。 (3)2015年度8月--2016年度6月 ①发表1~2篇相关的学术论文; ②对课题的前期成果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形成总体研究报告。 ③完成课题的鉴定工作。 |
||||
| ||||